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筆電+平板=?


微軟 12 吋 Surface Pro 3 發表,輕薄對尬 MBA、iPad
從外觀上來看,Surface Pro 3是一個大號平板,從功能配置還有售價來講,它的定位又像是Ultrabook,但若是把Mac Air擺出來,您會覺得它真正的對手是Mac Air!
這也是微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平板的身體裡塞進了PC的靈魂。

前言
我在InfoWorld.com看到一篇專欄文章:Why the iPad is popular and Windows 'tablets' are not」,內容提到剛剛推出的Surface Pro 3、以及微軟在平板市場採行不同於Apple的策略,引起我對Surface這個微軟平板產品的興趣,因此在本文中先介紹微軟的平板產品Surface,再簡要翻譯了這篇文章,原文的url在http://www.infoworld.com/d/consumerization-of-it/why-the-ipad-popular-and-windows-tablets-are-not-242946?source=IFWNLE_nlt_mobilehdwr_2014-05-28,最後,我則嘗試以資訊人員的觀點來思考平板+筆電這項二合一的產品。

瞭解Microsoft Surface
    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瞭解一下Microsoft Surface這一系列的產品,以及Windws 8各系列版本的比較,我製作了二個表格以方便快速的檢視。
Windows 8 OS的版本 (本表資料參考自wiki)

Windows RT
Windows 8
Windows 8 Pro
Windows 8 Enterprise
銷售方式
預載於Surface平板電腦
OEM、零售
OEM、零售、大量授權
大量授權
架構
ARM
x86/x86-64
x86/x86-64
x86/x86-64
支援程式
限於Windows Store
Windows Store 和傳統桌面應用程序
Windows Store 和傳統桌面應用程序
Windows Store 和傳統桌面應用程序
網域支援




Windows Surface 系列平板(本表資料部份參考自wiki)

Surface RT
Surface Pro
機種
Surface
Surface 2
Surface Pro
Surface Pro 2
Surface Pro 3
OS
Windows RT
Windows RT 8.1
Windows 8 Pro
Windows 8.1 Pro
Windows 8.1 Pro with update
CPU
nVIDIA Tegra 3
nVIDIA Tegra 4
Intel Core i5
Intel Core i5
Intel Core i3,i5,i7
RAM
2G
2G
4G
4G/8G
4G/8G
重量/厚度
676g/9.3mm
676g/8.9mm
907g/13.5mm
907g/13.5mm
800g/9.1mm
螢幕
1366x768
1920x1080
1920x1080
1920x1080
2160X1440
發表時間
2012/10
2013/09
2013/02
2013/09
2014/06
備註



台灣沒有上市


  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Surface主要分成兩大系列:Surface RT與Surface Pro,前者不支援傳統Windows桌面版的軟體,只能執行從Windows Store下載的app,因此RT可說是真正單純的平板;而後者Pro則可以執行傳統Windows桌面版的軟體,它的外觀像平板,但實際上功能配備與使用則與筆電無異;在上週的發表會中,原先外界預期屬於Surface RT系列的Surface mini產品並沒有在發表會中現身,反而微軟僅推出以筆電為導向的Surface Pro 3,因此業界人士多認為微軟打算放棄Surface RT系列,其原因可能是RT系列與iPad、Android的差異性不大,價格競爭力也不夠,所以微軟打算改推Surface Pro主打平板+筆電二合一的產品,希望能利用差異路線打開另一個市場。



InfoWorld.com專欄文章:

為什麼iPAD受歡迎而Windows平板卻不是?

當平板愈來愈像筆電的時候,人們反而寧願買一台真正的筆電不然就是單純的平板。

讓人驚訝的,固執的人總是堅持著過去,不論明顯的證據是否就攤在眼前,就像最近這個案例:Microsoft Surface Pro」這個微軟最新的平板即將在下個月開始接受消費者下訂,這款平板有超大螢幕–12吋加上傳統PC的4:3比例,但它的體積卻比以往Surface版本更加纖細苗條;實際上它已經超越了我們一般認知上所謂「平板」的範疇。
    顯然微軟還不瞭解平板,一些資訊賣場也不清楚,然而消費者卻知道自已想要什麼:「平板就是iPAD或是Android!」;最近微軟新的CEO剛走馬上任,我希望在Redmond的人(註:微軟總部地址就在華盛頓州雷德蒙市)能夠即時看到這篇文章並且從錯誤的路線上跳下來。
    iPAD今年就滿四歲了,在這短暫的四年中它像是風暴般襲捲了全球,豎立了全新的手持裝置典範,並且大賣了二億台,雖然近來iPad似乎有些步履蹣跚、氣力用盡,不確定是否能夠再加滿油重新出發,但其它眾多的Android平板和Windows平板仍然循著iPad步伐前進,大家都想要複製它的成功模式。
    但本文真正要討論的並不是iPad,而是Windows平板;事實上在iPad出現之前,微軟早已推出所謂「平板」產品至少十年了,運作的作業系統是XPVista或Windows 7,且觸控螢幕對於Windows平板來說也不是新鮮事,五年前的Windows 7平板早就配備,而且現在下個預定要跑Windows 8版本的Surface Pro,外觀也比以往更加時尚。
    但是這個被稱為Windows平板的產品一開始就注定是個失敗性的概念,就算沒有iPad這個競爭對手,我相信它也不會成功,為什麼?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Windows,這個作業系統和其所依附的程式都依賴著滑鼠和鍵盤,所以在使用時鼠鍵皆缺一不可,微軟也深知這點,所以這是為什麼Windows平板都會搭配著選擇性的鼠鍵相關配件:觸控筆(Surface手寫筆),以及Type Cover snap-on keyboard」(Surface Pro實體鍵盤護套)的原因。
    對這個產品來說,附加這些配件所帶給你的無非是對於筆電的渴望,然而實際上微軟只是將它分解成配件再由你自已來組裝成筆電,無怪乎Windows平板的銷量一直委靡不振,DellHPLenovo的Windows平板也是同樣的下場;那些需要使用筆電的消費者,他們只會注意真正的筆電,如果在乎輕薄,他們會先想到Ultrabook,若考慮到的是電池續航力,Macbook則是他們的首選。











    Windows 8這套作業系統企圖將平板的需求轉換為筆電用途,但Windows 8自從推出後一直被全球使用者所嫌棄,原因是它從根本上就缺乏針對消費者需求所設計的原生平板Metro APP(註:Metro是微軟設計的一種介面風格,也有人稱為Windows 8 Style UI),雖然它可以執行目前Windows 8以及舊版Windows 7上大部份的桌面程式,比如Office和Photoshop等等,但這些桌面類型程式只適合在筆電或桌機上運作,而那些會需要使用這類程式的使用者,他們真正想買的是筆電而不是平板。
    反而iPad和Android平板從沒有試著要跟筆電靠攏,Apple就很確信iPad不可能作為筆電使用,而且實際上在iPad我們根本無法使用滑鼠,也不可能開啟檔案總管,雖然我們可以透過藍牙方式接上實體鍵盤,但那是讓我們在需要高速打字的情況下方便使用,例如開會作筆記時可以更迅速的輸入文字,此外,iOS作業系統以及眾多的apps在設計上都是以觸控為導向,整體操作環境上就是以觸控螢幕為主,若您堅持使用鍵盤的話反而會造成操作上的困擾;除此之外,iPad也不支援OS X平台的程式(註:OS X是Apple為麥金塔電腦Mac開發的專屬作業系統),所以您完全沒有機會把iPad當成Mac來使用。
    這些因素使得iPad無法成為Macbook,也代表Apple有機會一次賣給你iPad和Mac兩種商品;相對於Apple的作法,微軟則是告訴你他們的平板也可以當成筆電來使用,雖然本質上它並不是。
    Apple的策略代表了iPad和app開發者們必須在不同的產品範圍站穩並找到適合自已的APP價值,這樣的態度確立了iPad這項產品自身的價值:iPad要讓自己更像iPad,而Windows平板希望自已成為筆電。
    此外,微軟理應將Office for iPad也放在Surface作為Windows平板專用APP才對(註:在Surface只有桌機版的Office可用,沒有平板專用的Office),但是微軟截至目前卻沒有要求Windows Office事業群來做這件事(註:該事業群是微軟最賺錢的部門);此外,各位還記得Surface RT嗎?這台輕薄的第一代Surface平板並不支援Windows桌面的程式,只能執行Windows store下載的Metro app,可以說是微軟平板中最像平板的平板,但是缺乏完整的APP開發環境結果,導致沒有開發人員願意投入開發微軟也欠缺基本的app安全支援能力,注定了這個產品對於消費者,尤其是商務用戶們完全沒有吸引力,而Surface系列平板針對的主要用戶圈就是企業/商務人士。
    雖然微軟官方並不正式承認,但他們對於Windows RT已經沒有任何的投入了,看來已經被全然放棄;RT的慘敗似乎更加堅定微軟的策略:要把平板作得更像筆電!我們從最近高價的Surface Pro 3推廣方式上更可以看出微軟的方向,他們企圖將Surface Pro 3貼上「企業級」的標籤,在消費性平板上覆上高貴的筆電外衣,藉由扭轉IT人員的喜好而進入企業用戶。
    不像Apple以往對於iOS所投注的心力,微軟並沒有持續的經營灌溉Windows RT,以至於目前RT app生態圈幾近癱瘓,而在全然的放棄Windows RT之後,微軟嘗試著將平板推向筆電領域的策略,讓我們覺得Surface Pro 3還是與以往的Windows平板一樣,有著產品定位不著邊際的問題,使得大家提到平板時,還是只會想到iPad。


思考一:平板和筆電需要合一嗎?

Surface Pro 3發表會上,微軟副總裁兼Surface設計師Panos Panay提出一個數據:iPad使用者中,有高達96%的人也同時擁有筆電,這表示平板和筆電的需求是高度重疊的;此觀點顯露出微軟對於平板的態度,是著眼於所謂「後PC時代」的來臨:平板電腦與PC的界線將越來越模糊(註:「後PC時代」是導因於Apple在2010年推出iPad平板,自此之後,個人電腦的銷量便不斷下滑),他們認為既然兩者趨向同質化,那何不把兩者的特點合而為一?因此,微軟的策略在這次的Surface Pro 3產品中很明顯,他們打算要完美的整合平板和筆電的特色,並且兼顧兩邊的消費群。
但Apple的態度卻反映出不同的策略行為,Apple的產品分際嚴明,手持裝置的作業系統iOS,與傳統桌面系統OS X兩者的app是無法通用的,換句話說,你不會想把iPad當作Macbook來使用,擁有Macbook的人也不會排斥再買一台iPad,對於Apple的用戶們來說,平板就是平板,筆電就是筆電,兩者完全是不同取向的產品。
從數據統計的觀點來看,微軟提到,既然高達96%的人同時擁有iPad和筆電,那為什麼不能將它們做在一起?消費者也應該會樂於少帶一個設備的負擔,從表面看來,這種想法的確沒有錯,不過,我也聯想到幾個問題,建議微軟應該再深入探討:
  1. iPad使用者中96%擁有筆電,那Android的使用者呢?
  微軟副總裁Panos Panay引用了iPad使用者中高達96%擁有筆電的例子證明平板使用者也需要筆電,我比較納悶的是為何引用的是iPad使用者而不是包含Android平板的全部使用者?而且Apple使用者的品牌忠誠度相當高,Apple的作業系統也與微軟完全不相容,透過iTues與iCloud可連結並分享不同Apple裝置而不是Windows設備,因此iPad使用者的筆電或者如果將來要購買的筆電,相信也是Macbook而不是Windows筆電。
  1. 平板與筆電消費群的重疊性高嗎?
  此問題牽涉到不同年齡職業別而有不同的比率;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分析這個先後問題再來思考兩者的重疊性:「在最近一年內,消費者是先買平板再買筆電,還是有了筆電之後才買平板?比例呢?,主要是這個購買的先後順序我認為有很大的影響;已經有了平板再去買筆電的族群,可能是後來才發現需要做一些複雜的程式或文書作業,但既有的平板無法滿足這類功能,因此需要額外再買筆電;而先有筆電後才買平板的族群,則表示他們希望有一個比目前更方便輕鬆、隨身的工具,以便他們可攜帶處理或休閒時使用。
    需要平板功能的消費群,購買時可能會考慮:
  1. 價格不應高過平板太多                    (Surface Pro比一般的筆電還貴)
  2. 以平板規格來說,螢幕尺寸不要太小       
  3. 執行速度快                           
  4. 耗電量低,省電                            (Surface Pro耗電量比一般的平板更高)
  5. 輕便                                    (Surface Pro比真正的平板尺寸大且沒有更輕便)
  6. 支援APP數量多                        (Surface Pro可以使用的Windows平板app很少)
  7. 相機功能                               
  8. 內置儲存空間大小                       
    需要筆電功能的消費群,購買時可能會考慮:
  1. 方便攜帶,重量輕                           
  2. 螢幕尺寸適中不要太大                       
  3. 售價高低應與其筆電效能以及硬體擴充有關        (Surface Pro要加購的擴充配件的為筆電原本即有的功能)
  4. 硬體可擴充性                                (Surface Pro需要加購擴充基座才有,且Ram與HD無法升級)
  5. 獨立顯卡                                    (Surface無獨立顯卡,基於散熱及尺寸的因素)
  6. 電池續航力                                (Surface Pro比一般筆電輕薄,因此設計上無法放入容量更大的電池)
  很明顯的,若單獨與平板或筆電來比較,Surface Pro 3並沒有絕對的優勢,但我認為還是有兩類的人可能會被吸引:平板消費群裏偶爾會使用到筆電但對價格不是很敏感的族群,或是筆電消費群中對硬體要求不高但願意多花錢來取得攜帶便利性的族群,只是Surface Rro的平板+筆電的方式,是否代表了「便利性」?是另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

思考二:平板與筆電之間的平衡點在哪?

  若果只需要平板,我相信你不會為了筆電功能而多花好幾倍的錢去買二合一平板,反過來說,當需要的是一台筆電,你會選擇一台強調專業的筆電還是一台具有筆電功能但是比專業筆電更貴的平板?
  舉一個鏡頭的例子:攝影鏡頭的焦距有長有短,長鏡頭就是望遠鏡頭,可以讓你拍到遠方的景物,或在畫面中放入某個景物的特寫,短鏡頭就是廣角鏡頭,它會把眼前的景物都拍得很小,以便在畫面中塞入更多的景物,如果我兩者都要拍,就要帶上長長短短各式的鏡頭,又大又重的背包讓人苦不堪言,那麼,廠商為什麼不做一支可以望遠又有廣角的鏡頭呢?
  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了,如果要同時兼顧望遠與廣角,那麼鏡頭的體積就會做得很大,比單一功能的望遠或廣角鏡頭還要大,且畫質會差一些,價格也比單一功能的鏡頭貴;如果不要做那麼大,那麼就需要少掉一些鏡片和投入更複雜的設計鏡頭的畫質就會便得較差,比單一功能的望遠或廣角鏡頭的畫質差,價格也比望遠加上廣角鏡頭更貴。而一般會想要使用遠與廣角兼距鏡頭(註:一般我們稱為旅遊鏡)的人,他們著眼點就是希望方便與輕鬆,讓他們可以少帶一些鏡頭,但是二合一的結果反而是又大又重,畫質變差,價格更貴,那麼,廠商與消費者就會開始考慮並猶豫,在體積畫質、價格三個因素之中,找到一個彼此適合的平衡與妥協點。
  同樣的,Surface二合一的策略下,想要平板的便利,那麼就要犧牲原本筆電的配備與擴充功能(Ram與HD無法再擴充/電池續航力/僅一個USB 3.0/12吋螢幕在平板已是極限),想要筆電的效能,那就無法作得更輕薄短小(另外購買Type Cover配件才能用鼠鍵/完整旳筆電支援需再加購擴充基座);平板的便利筆電的性能、二合一售價的提高等三者之間要如何抉擇?筆電使用者與平板使用者的需求平衡點在那裏?微軟在制定Surface Pro 3的規格時,想必是面臨很多的抉擇。

那麼Surface賣得好嗎?

截至目前為止,微軟從未佈過Surface的銷售狀況,因此,業界對於Surface的銷售數量都是從微軟每季所公佈的各類產品的營收去估算,但普遍都不看好;例如依據國外科技新聞網站The Next Web 於2013年8月的報導,他們從營收去推算Surface RT和Surface Pro的累計銷售量大約分別為150萬以及40萬台,然而相較之下,僅僅在當年的第二季iPad的銷售量就達到1,460萬台,兩者相差相當懸殊(這是第一代Surface的銷售狀況);Surface 2推出後,IDC針對2013第四季平板的銷售統計,微軟的數量還排不上前五,比第五名的聯想Lenovo三百四十萬台還少,被歸類在Others,估計當季銷量大約140萬台,但已經比第一代Surface好一些了。
針對Surface Pro 3,IDC指出,雖然預測2014年整體平板的銷售增加率比起2013年會大降接近40%(2013年是51.8%,2014年預測為12.1%),但是大尺寸螢幕的windows平板(即Surface Pro 3的12吋),需求量卻會逐漸增加,到2018年規模可成長至目前的兩倍(資料來源:http://www.neowin.net/news/idc-predicts-sales-increases-of-larger-2-in-1-tablets-like-surface-pro-3);但是兩倍似乎真的不算多,就算是所有Surface的總累積銷售量可能還不到一千萬台,基數太小而且還是四年後才能達到二倍的數量。

思考三:該不該買Surface?

  對於我們資訊人員來說,我們一直有著「類電腦」的偏好,喜愛一切支援桌機般操控的設備和裝置,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延伸電腦的範圍和領域以便繼續灌注我們的熱情和偏好,所以,如果有一台揉合了平板的輕巧與筆電的效能的裝置,那肯定會在我們的考慮名單內,但或許我們會思考下面三個因素再來決定吧:

價格因素:

  Surface Pro 3它本質上是一台有著筆電效能的平板,如果要讓它像一台筆電,那麼就需要額加購Type Cover配件和擴充基座,這兩個配件的價格就超過一萬元,因此,等於您要考慮的是,是否願意花筆電的價格來買一台平板,然後再用平板的價格來將它升級成筆電?

平板因素:

  Surface Pro 3平板上真正可供使用的app不多,不像iPad或Android上有數不清的app可供選擇,但好處是除了app,它也可以執行Windws 7或8的傳統程式,因此這台平板使用桌面程式的機會可能比使用平板app的機會還大,但由於這些桌機版本的程式不是專為平板設計的,因此透過螢幕觸控會讓人覺得很痛苦,此時如果沒有Type Cover配件便需要改用觸控筆了,但使用觸控筆跟透過滑鼠來操作桌面版程式兩者的用戶體驗還是會有不小的差異。
攜帶因素:
如果您是希望平板和筆電合一,以便您外出時可以少帶一種,但實際上你會發現Surface Pro 3也需要多帶一樣,就是Type Cover,否則它就是一台app不太多的平板,換言之,外出前,您可能要先考慮會不會用到筆電功能,再決定是否把Type Cover一併帶著,但是這樣的話,好像感受不到兩者合一的好處了,多帶一台平板跟帶著Type Cover的差異在那兒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