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運作良好的資訊部門就是讓你完全忘了公司有資訊部門的存在,同樣的,一個真正好的用戶體驗是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就是存在著並且在不知不覺中讓你覺得很好用。我想,這應該是產品設計簡約到極致的最高境界。
OK,讓我們掏出口袋裏的iPhone來看看:簡潔幹練的外型,迥異於Android的多按鈕介面,最令人驚奇的是正面僅有的一個圓形按鈕,這樣一個簡約的設計曾讓多少熟稔於鍵盤以及制約於一個按鈕一個指令的IT宅男們困惑啊,單憑著拇指就能完成所有複雜的功能?也就是賈伯斯對簡約設計的追求,讓科技業停止了傳統功能性導向的思維方式,反向回復到最原始的思考,到底最終人性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
最近,Apple又替我們決定了一項手機上不必要的東西:SIM卡!在上週(10/16)的發表會中,Apple發表了iPad Air 2 以及 iPad Mini 3等產品,雖然這次發表會不像上次的iPhone 6發表會那樣受到關注,但如果您有特別注意的話,有一項新功能安靜的隱身其中,它不但被科技專家們視為一項創新的服務,電信商們更視它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這個功能就是被稱為軟體SIM卡的「Apple SIM」,透過虛擬的SIM卡,我們不用抽換SIM卡就能自由的切換不同的電信公司,使用它們的通話及上網服務,並且不再受制於固定一家電信商,更不需要為了要綁約幾年而煩惱。
關於iPhone的SIM卡
其實Apple早已對SIM卡虎視眈眈、欲除之而後快,這點我們從SIM卡在iPhone歷屆版本的發展史上便可看出端倪,SIM卡的尺寸愈來愈小,周圍的塑膠基板一步步往內縮:iPhone第一代以及3G/3GS使用Mini-SIM,尺寸為25mm x 15mm,接下來的iPhone 4和4S則改為較小的Micro-SIM,尺寸為15mm x 12mm,這個尺寸已經和你我的指甲差不多大小了,但Apple仍不滿意,於是又從iPhone 5開始採用更小尺寸的Nano-SIM直到目前的iPhone 6,這個Nano-SIM有多大呢?它只有12.3mm x 8.8mm,而且短期內Apple暫時無法再對它上下其手了,否則恐怕就要改寫SIM卡晶片的規格,因為所有的塑膠基板都已經摘除;這樣由大到小、再來可能消失的過程,可能是SIM卡在Apple眼中最佳的結局。
值得一提的是,從最早開始,iPhone SIM卡的安裝和移除方式就相當特別而且麻煩,Android手機可透過按壓方式或打開背板來更換SIM卡,但iPhone的使用者要換SIM前,得先找到一支細長的針(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是使用迴紋針,而且需要時絕對找不到)插入手機側邊一個不顯眼的孔,稍微用點力才能把SIM卡托槽給推出來,如果您沒有合適的針、或者分離式的托槽彈得太大力搞丟了,都是很麻煩的事,我便經常在需要更換SIM卡時找不到合適的針,托槽也老是不小心掉到地上,從這點上就可看出Apple可能是故意讓更換SIM卡變成一樁痛苦的差事,因為這實在太不像所謂的賈伯斯體驗了。
SIM卡是使用者體驗的跘腳石
不瞭解的消費者總以為Sim卡是什麼複雜的機制,手機非它不可一定要插上才能運作,然而實際上,它就只是一張用戶身份識別卡,儲存了一些重要的文字訊息(如IMSI, ICCID, PIN, PUK)等等,方便我們的手機在連上特定電信商時作認證以及通話時加密使用,然而這些動作程序是可以透過遠端進行的,業者要求插入實體的SIM卡,為的就是想控制消費者並且綁住不放。
我相信選擇手機的樂趣一定是更甚於選擇電信公司的,而且對於一般年輕人來說,手機已成了貼身祕書與體現身份的時尚象徵,因此挑手機必須跟挑男女朋友一樣的仔細馬虎不得,得先在店內實機把玩賞析一番、比較不同廠牌的型號與功能之後,再挑選自己善愛的顏色、外形,當然還要注意一下價格與惦惦自己荷包份量,最後才會有那麼一支心愛的雀屏中選,開始了1~2年機不離身的唧唧我我親密關係;然而選擇電信公司呢?那可就不像選購手機那麼有趣了,一般人管它是3G還是4G,他們只要能隨時隨地順利的call家人朋友通報訊息、整天Line來line去聊天不中斷、看YouTube影片流暢不停格、外出FB打卡不會跑出找不到網路訊息、最重要的是費用不高不會打爆帳單,誰還會有興趣比較中華、台哥大或是遠傳電信那些看起來都差不多的配套方案與複雜的租用條款呢?
Apple可能早就看到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困擾,認為選擇電信業者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有趣也沒有必要,因此打算在不激怒電信商的前提下,不動聲色的開始推出「Apple SIM」,打算把這個對於消費者來說非必要的煩惱打包起來一起劃入它們的服務範圍,未來消費者買了新手機只要一開機就能馬上用,完成一體化完美的手機使用體驗。
溫水煮青蛙,Apple SIM的推廣
因此,我猜最終恐怕給消費者的電信商選擇menu也會消失,因為假若手持設備能夠自動偵測並選擇最適的電信供應商,那麼這個動作實在沒有必要留給消費者自己做,除非他們認為自己來選擇特定電信商是有特別的目的或意義;因此若電信商選擇menu在手機上也消失,電信商將被剝奪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他們的下游客戶也從消費者變成Apple,於是以往是手機商要討好電信商以便搭配門號捆綁出售,變成了電信商要反過來討好手機商以避免撕破臉,因為他們可以在消費者端決定要優先用誰的電信網路來連線,因此將來Apple就可以擺脫電信商的控制甚至可以反向控制電信商。
我們回到功能面來看,對於消費者來說,Apple SIM主要在於解決了SIM卡切換與通訊品質良莠之間的各種細部問題,只不過在目前的環境下,大部分消費者仍是用綁約方式買手機,不會有事沒事就換門號,大部份來說,只有那些擁有多張SIM卡、或經常出國出差旅行的使用者有Apple SIM的迫切需要,但Apple在短期內不可能為了這些少數族群的需求而逕行取消SIM卡,這樣過於躁進的行動不符合Apple的習慣:萬事俱備才會開始施行;此外,為了避免過於刺激電信廠商,Apple目前只在沒有通話功能的iPad上稍試身手,電信供應商也僅支援美國AT&T(註1)、Sprint(註2)、T-Mobile 與英國EE電信等中小型業者,甚至於還有一些附加限制條件讓Apple SIM的好處在目前還沒有彰顯出來。
最後
在IT業界,Apple一直是「從0到1」的典範,一連串從無到有的創意發明,對既有的規則造成破壞,使得那些守舊且維護遊戲規則不思改變的既得利益者的崩塌瓦解,例如iPad摧毀了音樂CD產業、iTunes讓DVD租賃業沒落、iPhone摧枯拉朽把傳統手機廠打得潰不成軍、iPad在瞬間就讓WinTel產業由繁盛轉為凋零,而目前正在勢頭上的Apple Pay剛推出不久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移動支付方式,有機會讓整個第三方支付產業重新洗牌,而Apple SIM呢?或許將來也有可能成為顛覆目前電信商業模式的工具。
註1:Apple SIM在美國配合了三家大的電信商,分別是排名第二的AT&T、第三的T-Mobile和第四的Sprint,但是AT&T卻對Apple SIM做出了限制:AT&T用戶在新iPad中選定了自己的數據服務之後會鎖定整張Apple SIM,不允許用戶更換其他電信商服務,如果你選了AT&T想換其它電信公司,只能再重新買一張SIM卡。
註2: Sprint要求iPad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行動設備國際身份碼)必須先在Sprint網路註冊,才可以使用Sprint提供的LTE/3G服務。這意味著從其他電信商管道(非從Sprint)購買的iPad無法直接使用Sprint的服務。